北宋最著名的冤案,苏轼的乌台诗案是什么?
北宋最著名的冤案:乌台诗案
1. 乌台诗案的背景
乌台诗案发生在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而苏轼对新法持有反对态度。苏轼在任职期间,目睹了新法执行过程中的弊端,并通过诗词对其进行批评和讽谏。在这种背景下,乌台诗案爆发了。
2. 乌台诗案的过程
乌台诗案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告发:最初,监察御史沈括告发苏轼在诗文中攻击新法、讥讽朝政。
- 审讯:苏轼被押送到御史台进行审讯,这个阶段被称为“根勘”,从元丰二年七月十八日开始,直至十一月底结束。在此期间,苏轼与其他人发生的诗文唱和或赠送关系被列举出来,追问其中是否含有讥讽内容。
- 定罪:御史台在审讯结束后,撰成勘状,打算以攻击新法、讥讽朝政、指责皇帝为罪名起诉苏轼。同时,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展开,许多元老纷纷上书为苏轼求情。
- 判决:最终,宋神宗在看到苏轼在狱中写给弟弟的诀别诗后,顺水推舟,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从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被逮捕入狱,到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结案,历时五个月。
3. 乌台诗案的影响
乌台诗案对苏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仕途影响: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的仕途前景广阔,他对政治生涯充满憧憬。然而,这场诗案之后,苏轼的仕途经历了转折点,他意识到官场的残酷,并更加珍惜自己的现有的一切。此外,苏轼的政治立场也发生了变化,他由原来的“致君尧舜”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艺术人生。
- 文学影响:乌台诗案之前的苏轼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朝廷、国家大事和政治上。而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后,他的作品题材风格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关注百姓疾苦、忧国忧民以及游山玩水等内容。这场诗案促使苏轼的写作风格变得更加婉约,同时也让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更进一步。
总的来说,乌台诗案不仅是苏轼个人的悲剧,也是北宋政治和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新旧两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当时朝廷在王安石变法问题上的分歧。同时,这场冤案也成为了苏轼文学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孕育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