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毒”与“药”的浪漫谬误
古代中国的医疗智慧:毒与药的奇妙交汇

近日,研究古代中国医疗史的学者刘焱在其新书《以毒为药:古代中国的医疗、文化与政治》中,揭示了中国古代在毒与药应用上的独特视角,引发广泛关注。
刘焱在书中指出,现代人常常将19世纪西方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与古代中国传统医学进行比较,但实际上这种比较在时间上存在错位。西方欧洲的用药传统是“虽然有毒,仍然使用”,而中国古代的药学传统则是“因为有毒,所以使用”。这一观点颠覆了人们对古代中国医疗的认识。
在访谈中,刘焱进一步解释道,几乎所有宋代及其后的文人在讨论药物时,都会将其与政治联系起来,这使得药物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成为了一种文化和政治的象征。这种传统在宋代及之后的时代中不断延续和加剧。
此外,刘焱还提到,当今人们对身体的认知往往并非直接的感受,而是通过现代医学的解读和诠释。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实际上较为陌生,这种“陌生”体现在对身体感受的认知上。
通过对古代中国医疗史的研究,刘焱的新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在医疗、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复杂关系。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医学史著作,更是一部深刻的文化研究作品。
《以毒为药:古代中国的医疗、文化与政治》的出版,无疑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中国医疗智慧的窗口,也为医学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