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找工作有多难?网友实例分析,现实问题摆在眼前。
35岁失业后找工作难度分析
相关案例
失业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压力,尤其是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例如36岁的阿晕,硕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法律专业,今年是她在上海打拼的第13年。去年10月,阿晕和70%的同事一样,在大规模的地产裁员潮中未能幸免。
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地产行业,阿晕最开始选择休息几个月放空自己,在期间还抓住了“35岁”的尾巴,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今年2月,她才开始正式找工作。
“每天投3到5份简历,这一个月大概经历了10多场面试,但岗位大多是销售,可能源于有一定的职场经验和人脉吧。”阿晕有些无奈,自己想投递的岗位是擅长的金融投资,且已经将薪资期待降为原来的一半,但往往事与愿违,回应甚少。
阿晕还表示:“即使有回应,但很多用人单位在线上看到我的年龄就直接pass了。”
1988年出生的蒋天今年刚好35岁,她同样遇到这个难题,令她印象深刻又无奈的是,每次突破了年龄这一关,成功走到线下面试时,用人单位都不可避免地问到同一个问题:“几年之内有婚育计划?”
再就业的空间压缩
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35岁+”人群就业压力观察2022》,35岁以上的求职者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的年龄超过了大多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岗位的限制,这意味着他们的就业选择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经验虽然丰富,但在某些行业或岗位,招聘方更倾向于招聘具有较高学历和更强工作能力的年轻人。
教育背景的限制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意味着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具有更高的学历。相比之下,“35岁+”人群的学历优势并不明显,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技术迭代和知识更新
在许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快了技术迭代的速度。这意味着企业更倾向于雇佣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和知识更新的年轻人群体。而“35岁+”人群可能因为精力、体能和知识架构的限制,在这些行业中不太受欢迎。
就业市场的年龄歧视
尽管法律规定不得以年龄作为招聘的唯一标准,但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仍然会对年龄有所偏好,尤其是对于35岁以上的求职者。这种年龄歧视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就业机会。
结论
综上所述,35岁失业后找工作的确面临一定的困难。他们不仅要承受心理压力,还要面对年龄限制、教育背景的差距、技术迭代的挑战以及就业市场的年龄歧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找到工作。许多“35岁+”求职者选择降维求稳,寻找中小型企业或者其他新的就业形态,如灵活就业。此外,他们还可以考虑转行或者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尽管困难重重,但只要有决心和努力,他们仍然有可能找到满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