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费,全民“发钱”这招可行吗?
发钱还是发券?提振消费的新策略是什么?
围绕提振消费,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政策选项,其中包括直接向居民发放现金或消费券。自疫情以来,这一建议一直备受关注,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截至目前,中国并未采取“全民发钱”的直接方案,但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推行了多轮消费券的发放。无论是发钱还是发券,都是短期刺激消费的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真金白银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这使得“全民发钱”的讨论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在8月1日—2日举行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三届大湾区经济发展大会期间,多位首席经济学家表达了对这一议题的看法。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无论是发钱还是发券,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考虑许多问题,例如给谁发、发多少、以什么形式发等。他指出,中国有14亿人口,每个地区的收入水平不同,如何确定发钱的金额是一个挑战。此外,汪毅认为发消费券比直接发钱更合适,因为现金可能会被存起来,而消费券可以更好地实现乘数效应。
汪毅还强调,中美之间存在差异,美国是一个消费型国家,民众喜欢消费,因此政府发钱、发消费券可能会产生较大杠杆效应。而中国有14亿人,每人发1万块钱就是14万亿,这个量级很大。如果发钱总量较小,可能起不到太大作用。
在支持“以旧换新”方面,我国已安排了3000亿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汪毅提到,如果发钱总量按照3000亿或5000亿来算,每人分到的只有几百块钱,作用有限。与其发很多债,不如直接将这些钱用于扶持特定产业。
这些讨论表明,如何有效地提振消费,仍然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各地政府和经济学家将继续探索最适合中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