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隐李政道:“何用浮名绊此身”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从上海弄堂到诺贝尔奖
李政道,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物理学界无疑是一个传奇。近日,南方周末记者杜寒三及其团队深入挖掘了这位杰出科学家的生平故事,揭示了他从童年时期的艰难困苦到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非凡历程。
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李骏康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然而,淞沪会战的爆发打断了李政道的学业,全家被迫迁入英租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政道逃离上海,前往大后方求学。在赣州,他经历了极度的贫困和饥饿,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政道的学习之路并不顺利,小学只读了两年,中学时期也因战乱而断断续续。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的求知欲望。1943年,他成功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并最终转入物理系,开始了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辉煌旅程。
1957年,31岁的李政道与妻子秦惠䇹一同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迎接他们的瑞典官员却误将李政道当作得主的儿子,这一插曲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段佳话。李政道是历史上第二年轻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仅次于英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
在获得诺贝尔奖后的15年,李政道首次回到中国,并逐渐利用自己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影响力,多次往返中美之间,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不仅促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建立,还设立了CUSPEA项目,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物理学人才。
李政道的逝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李政道的逝世意味着“一个时代告一段落”。然而,他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所做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李政道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上海弄堂到诺贝尔奖,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书写了一段属于他的辉煌篇章。他的故事不仅激励着无数年轻的科学家,也为世人展示了科学研究的魅力和价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