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型低轨星座,为何是我国的必选项?
建设大型低轨星座,为何是我国的必选项?
2024年8月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规模在1万颗以上的大型低轨星座正式拉开建设大幕。首批18颗卫星的成功发射,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也凸显了大型低轨星座在全球覆盖、多功能融合以及商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大型低轨星座是由运行于距地面300公里~2000公里太空的数百至数万颗卫星组成的航天系统。与传统高轨道卫星相比,这些星座提供了时延更短、带宽更大的网络通信服务。目前,美国SpaceX主导的星链(Starlink)和欧洲主导的一网(OneWeb)等星座已经投入运行。我国也确定将部署两个类似星座,即由上海市支持的千帆星座和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统筹的星网星座。
这些星座不仅仅是“飞行的移动基站”,它们还具有高性能、多功能、全球覆盖、生存力强和商业闭环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大型低轨星座能够跨越国界、穿透主权,成为无条件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因此,掌握这一战略力量对于我国来说至关重要。
星链是目前部署进度领先的大型低轨星座,其建设始于2018年,最初仅对美国部分地区提供上网服务。经过6年的发展,星链已经成为在役卫星超6000颗的成熟产品,并在通信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向“通、导、遥”多功能融合的方向演进迭代。
我国的千帆星座和星网星座也将遵循这一发展趋势,通过快速迭代和多功能融合,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服务。这些星座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在全球通信、导航和遥感等方面的能力,还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闭环。
总之,大型低轨星座的建设和应用是我国航天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通过这一战略力量的掌握,我国将进一步增强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