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30名游客28人买黄牛票,问题出在哪儿?
“黄牛”倒票猖獗,博物馆预约系统面临挑战

近日,随着暑期的到来,热门博物馆和名牌大学的预约难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报道,许多游客在面对“手慢无”、“票秒没”的情况时,感到无奈。而“黄牛”却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抢购门票,这其中究竟有何奥秘?
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近期办理的一起“黄牛”倒票案件显示,“黄牛”们利用手中掌握的游客信息,通过抢票神器等技术手段,迅速抢占大量门票资源。他们在开票的一秒钟内,可以锁定成百上千个号源。随后,他们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发布倒卖门票的信息,吸引真正需要门票的游客。在交易完成后,他们又会快速退票、抢票,最终成功将号源变现。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正常参观计划,也破坏了博物馆的公益属性。2008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旨在增强文博资源的公益属性,降低民众进入博物馆的经济成本。然而,“黄牛”的倒票行为人为放大了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剥夺了其他人公平预约的权利,使得原本惠民的免费博物馆游,变成了动辄需要支付百元的“金钱游戏”。
为了精准打击“黄牛”抢票乱象,有必要加强监管部门与博物馆方的技术合作,共同堵住系统漏洞。例如,可以通过给同一账号每月购票数量合理设限、对反常的高频次操作进行拦截、设置验证码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消除“黄牛”的操作空间。此外,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黄牛”倒卖票证的行为已涉嫌违法。应依法严惩不法分子,并及时取缔其操作后台,以避免其卷土重来。
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打击“黄牛”倒票行为,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博物馆的预约系统将更加完善,游客们也能更加公平、便捷地享受到文化资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