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退去,警惕3类疾病“排队上岸”!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我国七大江河流域进入主汛期,肠道传染病风险增加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黄晶指出,自8月以来,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已全面进入主汛期。俗语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意味着在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各类传染病容易流行。相关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全球洪涝灾害后,共有19例疫情暴发,主要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肠道传染病和皮肤病等三类常见疾病。其中,我国常见的传染病有感染性腹泻、痢疾和疟疾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肠道传染病。洪涝灾害后,供水系统常常遭到毁损,导致供水不足且水质较差。同时,食物匮乏且食品安全难以保障。此外,原有的污水、垃圾、粪便的固有排放方式受到破坏,这极大地增加了环境和水体被污染的风险。灾后群众往往只能临时居住在政府提供的临时场所中,人口密集,居住地点拥挤,卫生问题凸显。这些环境因素、饮水和食品污染因素是促使肠道传染病产生的危险因素。
黄晶主任医师提醒公众,特别是在受灾地区,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食物要煮熟煮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以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灾区的卫生管理和疾病监测,确保灾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