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00多分却放弃985,他们说不后悔
高分考生为何选择公费师范生?——“编制”的吸引力

近日,甘肃考生小月被西部某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录取。尽管她的分数足以进入心仪的“985”学校,但她选择了公费师范生项目,这一选择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指由中央财政承担学费、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补助的教育政策。毕业生必须回到生源所在地的中小学定向任教,为期六年。如果违约,需要支付数万元的违约金,并补缴大学期间的教育费用。今年,许多高分考生选择了报考提前批,包括公费师范生、定向委培生、警校等。他们在选择这些项目时,往往手握超过“985”“211”的分数,有人甚至放弃了就读普通本科或专科的机会。
考生们选择这些项目的理由几乎一致:提前获得编制。对于小月这样的文科生来说,高考成绩优异,省内排名靠前,但她的父母都在小县城从事体制内工作,他们认为“体制就是一碗饭,不会吃撑,但也饿不着”。小月的妈妈曾希望她报考“双非”警校,但由于担心体能问题,最终选择了公费师范生。
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个别考生的选择上,浙江的一些二本院校和“双非”院校也在今年的定向招生中取得了历史性的高分录取结果。例如,丽水学院的投档最高分达到了661分,创下了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的历史新高。浙江师范大学的定向生录取结果中,高考成绩在656分以上的浙江考生就有26人,其中最高分为670分。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社会对稳定就业的强烈需求,以及对编制的普遍追求。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选择提前批,以期在毕业前就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和编制。这种选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未来发展路径,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条相对稳妥的职业道路。
总的来说,高分考生选择公费师范生等提前批项目,是基于对稳定就业和编制的追求。这种趋势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值得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