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即就业”?揭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乱象一角
中航国铁教育风波:学生陷入学籍与就业困境
近日,有关中航国铁(北京)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铁”)与多地专科院校合作办学引发的学籍与就业纠纷,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悉,多位毕业生因未取得毕业证、未被安置就业而四处奔走,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且有更多学生被卷入其中。
中航国铁成立于2014年,尽管公司名称中含有“中航”和“国铁”,但实际上它是一家没有任何国有股份的民营企业。该公司与多地专科院校合作办学,以推荐就业为吸引点,鼓励学生报名就读民航、高铁类专业。然而,许多学生在入学后却发现专业不符、无法获得学籍、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等问题,不仅损失了每年上万元的学费,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概念,旨在通过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然而,由于中航国铁作为第三方公司,缺乏深厚的行业资源,导致就业承诺难以实现,合作面临诸多风险。
面对学生的维权行动,教育主管部门通常会处罚校方,但对于企业的行为则难以触及。尽管通过诉讼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中航国铁方面在2024年7月回应称,公司从2021年开始已无任何新业务开展,目前正在进入清算注销流程。对于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公司表示愿意继续提供就业跟踪服务。
此外,有学生反映,中航国铁在招生过程中以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等名义进行宣传,但实际上学生并未在这些学校学习过。一些学生在大专阶段经历了多次转校,先后在不同的校区就读,导致学籍问题混乱不堪。有学生甚至因为言论不当被判侵犯名誉权。
这起事件揭示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监管,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提醒广大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要仔细甄别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落入类似的陷阱。
目前,相关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给出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还学生们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