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非遗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楚雄彝绣:指尖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组织的“国家发展视角下的沪滇合作”实践队伍深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调研当地彝绣传承与发展情况。楚雄彝绣,这项拥有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楚雄彝绣协会会长李长征于2008年创办的云南彝绣天地服饰有限公司,是当地彝绣产业的领军企业。李长征多年来坚持开展彝绣技能培训,发掘和培养彝绣人才,建立彝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拓展彝绣市场。尽管创业过程历经波折,特别是第三次创业初期遭遇大火焚毁博物馆的打击,但李长征凭借对彝绣文化的热爱和徒弟们的鼓励,重振旗鼓,继续前行。
李长征不仅致力于彝绣技艺的传承,还积极帮助贫困和残疾妇女通过彝绣实现就业增收。她免费培训绣娘,传授多年积累的彝绣技艺和经验,至今已为近两万名绣娘提供培训,让更多人掌握这门技艺并借此实现就业增收。
2022年底,楚雄市在栗子园社区建设了楚雄州首个社区彝绣车间,旨在为绣娘与市场牵线搭桥,促进彝绣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李长征介绍,栗子园社区彝绣车间的成功运营,不仅提升了绣娘们的收入水平,还进一步推动了彝绣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此次调研活动,实践队伍深入了解了楚雄彝绣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了彝绣非遗技艺如何赋能产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特发展道路。调研组成员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楚雄彝绣的发展,共同见证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的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