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送宫花”看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文本混乱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引发争议,改编究竟该何去何从?
近日,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公映引发了广泛争议。虽然在首映式上,一些专家学者称赞其为改编的成功之作,但观众对此并不买账,批评声此起彼伏。豆瓣评分仅为4.0,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评分仍然偏高。
观众和部分专家学者的主要批评集中在导演的选角和剧情设计上。有人认为导演没有选好演员,尤其是扮演林黛玉的演员,其气质和长相与大家心目中的形象相距甚远;也有人认为剧情设计没有忠实于原著,刻意凸显“阴谋与爱情”的故事,颠覆了人们对《红楼梦》表现日常生活无阴谋中发生悲剧的认知。
然而,笔者认为这些批评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关键问题。特别是以忠实于原著来要求改编,可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觉。改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再创造过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原著的精髓,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新版电影将《红楼梦》这部90万字的巨著压缩成2个小时,必然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删除什么,保留什么,以及如何将保留下来的内容构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非常考验改编者的功力。我们看到新版电影中,一些原本被认为重要的情节段落被删除,而一些并非重要的段落则得到了较多的展现时间。
例如,电影中对“送宫花”这一情节的处理,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在小说第七回中,周瑞家的送宫花是一段重要的情节,它通过一条线索串联起了多位重要人物,展示了他们的个性特点。但在新版电影中,这一情节的处理显得有些突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体而言,《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争议提醒我们,改编经典作品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和调整,是每一个改编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希望未来的改编作品能够在吸取教训的同时,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