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完整的人,不是成年人的瑕疵版本
1岁女童在飞机上被关进厕所,引发“厌童”现象讨论
近日,一则关于1岁女童在飞机上哭闹,被两名陌生人关进厕所“立规矩”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重新审视“厌童”现象,还揭示了社会对儿童的歧视和非人化问题。
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敢挑战打呼噜的壮汉,却可以欺压幼童?这反映出社会对儿童的歧视和排斥,背后的原因是将儿童“非人化”。非人化是指否认个人或群体的人性,以及一个完整的人应有的心理过程,包括认为对方没有体验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没有认知灵活性等。当儿童被剥夺了这些人类属性时,他们被视为一件物品、一台机器,仅仅具备工具性、功能性。
儿童经常被错误假定行为动机,其特有的发展、发育过程不被尊重,经常在有关自己的沟通场合中被排除在外。此外,儿童因为“对家庭有生存依赖”而被否认身体、情感和思维的独立性。这种非人化现象不仅存在于日常微小的、无心的行为和言语中,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儿童遭受偏见、不尊重和人际虐待。
电影《年少日记》中的一个场景让人深思:一个四口之家的两个儿子,因成绩不同而在公开场合被亲戚们用“攻击性的概括”来区分。这种标签化的言语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还反映了成年人对儿童的贬义态度。
总之,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儿童应当被视为完整的人,享有与成人同等的尊重和权利。社会应加强对儿童的保护,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非人化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