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项目启动,打造国内首个心理健康共建共享平台
“向阳而生”项目启动,打造国内首个心理健康公益产品共建共享平台
8月27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启动了公益联合·心理健康社会服务体系共建暨“向阳而生”项目。该项目旨在打造国内首个心理健康公益产品的共建共享平台,通过联合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公益机构、企业、媒体等形成行动网络,开展项目资助、能力建设、行业研究、政府与公众倡导等公益行动,提升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向阳而生”项目以小狮子为标志,象征着温暖、沟通与行动,助力人人享有更好的精神健康。项目由“四个一”组成:建立一个项目库、每年发布一份行业报告、组织一期能力培训并举办一场经验交流会。项目库聚焦新家庭建设、学龄儿童健康心理发展、青年社会适应、老年心理关怀、残障儿童融合支持和心理援助六个议题,重点关注儿童、妇女、老年人及心理健康高危人群,旨在提升基层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助力我国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项目还将通过研究报告、能力培训和行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心理健康公益事业的专业化发展。目前,已有来自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127个市级行政区的267个机构及个人报名参与共建。未来,“向阳而生”项目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推动心理健康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并根据社会需求和时代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的心理健康需求。
2024年,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将扫描范围扩展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形成了《2024儿童心理健康公益项目扫描报告》。报告指出,儿童心理健康公益项目中新成立项目占比高,主要针对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等儿童群体。项目多为预防促进类,康复类项目较为缺乏;多聚焦于影响儿童自身层面的保护性因素来促进儿童的心理成长,从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层面保护性因素介入的项目相对较少。
此外,报告还关注到心理风险较高的儿童群体的项目,如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相关组织在心理健康服务层面大多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且项目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项目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资金匮乏、专业性亟待提升、落地困难、数字技术运用不足等,这些问题仍需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