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月背“挖土”有多难?
嫦娥六号开启月背探索新篇章
探测器发射与着陆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开启了奔月之旅。与嫦娥五号相比,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是在月球背面进行采样。经过约30天的飞行,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一区域从未被人类探访过,且地形复杂,增加了任务的难度。
轨道设计与精准着陆
嫦娥六号采用了“逆行环月轨道”方案,即在环月轨道上的飞行方向与月球自转方向相反。通过三次“刹车”操作,探测器能够精确调整轨道参数,提高着陆精度。这一设计不仅节省了推进剂,还确保了探测器能够在最佳时机降落。
采样挑战与技术创新
嫦娥六号具备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模式。表取利用机械臂采集月球表面土壤,而钻取则需深入月球表层获取深层样本。由于月球背面地形复杂,钻取采样面临诸多挑战。此外,月球背面的中继星存在“视觉盲区”,嫦娥六号的有效工作时间缩短至36至40小时。为此,探测器采用了快速智能采样技术,减少了指令数量和通信链路占用,显著提升了采样效率。
科学意义与成果
南极-艾特肯盆地的物质组成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富含铁、钛、钍等元素。嫦娥六号的成功采样将填补人类对月球背面原位样本的认知空白,并有助于揭示月球结构、地质特征及宇宙起源的重要信息。此次任务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也为未来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月球背面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嫦娥六号留下了一道独特的“中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