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石板上的“四脚蛇”,距今已有2亿多年了
胡氏贵州龙:兴义海域的古老居民
发现历程
1957年,国家地质博物馆研究员胡承志在贵州兴义顶效镇偶然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四脚蛇石板”的化石。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的研究鉴定,这种化石生物被确认为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的重要物种,并以胡承志的名字和发现地命名为“胡氏贵州龙”。
形态特征与生活方式
胡氏贵州龙是一种生活在三叠纪中期的小型海生爬行动物,体长约为15至30厘米,拥有长长的脖子,外观类似迷你版的蛇颈龙。它们的前肢较为扁平,用于推动身体在水中前进;后肢则具有活动的带骨,表明它们无法在陆地上支撑体重,从而证明了其完全水生的习性。
生殖方式
最初,关于胡氏贵州龙是否能在陆地上产卵存在争议。然而,后续研究表明,它们的后肢结构不适合陆地行走,且在雌性化石中发现了体内幼体骨骼的存在,这表明胡氏贵州龙采取“卵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幼体在母体内孵化后直接产出,而不是通过外部产卵的方式。
灭绝原因
胡氏贵州龙曾在兴义地区的狭长海槽中繁盛一时,但由于海平面下降导致海水循环不畅和低氧环境,最终促使这一物种走向灭绝。如今,仅存的化石记录了它们曾经辉煌而短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