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下场“卷”医疗智能体,小厂们慌了?
互联网巨头角逐医疗大模型市场
医疗大模型竞赛加速
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歇,从社交媒体到团购、外卖等多个领域,如今战火蔓延至AI大模型。当前,大模型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比拼转向应用层面。特别是针对特定行业的垂直大模型逐渐增多,其中医疗领域成为焦点。随着智能体的不断涌现,AI大模型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正快速扩展。
支付宝推出“AI健康管家”
9月5日,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支付宝基于其原生多模态医疗大模型,推出了“AI健康管家”。这一平台首批引入了20多个医疗智能体,涵盖从预约医生、解读报告到健康管理等多项服务。支付宝希望通过这一产品,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医疗AI创业公司的选择
自2015年以来,多家专注于医疗AI的初创企业如鹰瞳科技、数坤科技等,面临着新的抉择:是继续深耕自身业务,还是加入这场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医疗大模型。例如,百度发布了“灵医大模型”,腾讯推出了“腾讯医疗大模型”,京东健康则有“京医千询”。
技术与市场优势
这些医疗垂直大模型通常建立在一个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之上。例如,蚂蚁集团的医疗大模型基于自研的百灵大模型,百度的灵医大模型依托于文心大模型,腾讯的医疗大模型则基于混元大模型。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庞大的用户基础,互联网巨头在推广医疗大模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